俗話說,“春捂秋凍!钡,這并不是適合所有人!耙粓銮镉暌粓鰶!鼻锾斓臍夂蚨嘧,早晚溫差大。身體很容易受涼,引發多種疾病。
入秋以來,醫院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數量增加了不少,尤以復發者為多。不是說春季潮濕,關節炎才好發嗎,為什么秋高氣爽的也來煩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何在入秋后調護?
山西晉康風濕病醫院專家提醒風濕病患者,在這個季節,除了積極治療外,在運動、飲食、心理三大方面都須有所側重。
季節變換影響人體功能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濕的氣候而發病,且往往因氣候變化而加重或緩解,由此可見因外部環境變化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影響。
具體到秋冬季節,是從陽轉陰的季節,溫度濕度變化大,如秋涼之后,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氣展開了“拉鋸戰”,天氣便陰晴無常,忽冷忽熱,濕度也變化較大。即使是某一個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氣溫較高,早晚和夜間氣溫較低,尤其是凌晨4~5點,氣溫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時分要低10℃以上,即所謂的“羅衾不耐五更寒”。溫熱的變化改變著人體功能,易使一些慢性病患者無法適應,進而誘發舊病。
運動保。宏P節運動+耐力鍛煉
專家還指出,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率高,在我國,該病的發病率為0.3%~0.4%,不僅侵犯與骨骼連接的滑膜、軟骨、韌帶、肌腱和肌肉等組織,還影響到心、肺、血管等器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20%~30%的患者會在診斷后兩三年內因殘疾而喪失工作能力,因此入秋后的新發、復發切不可掉以輕心。
除了及時就醫,規范持續治療外,在秋冬季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鍵在于注重自我保健,防寒保暖,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注意勞逸結合,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于疾病恢復期,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
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平時體質的調攝和鍛煉就顯得格外重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太極拳、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秋冬季節,可依靠關節運動和耐力鍛煉——
1 關節運動。屈指運動,由拇指依次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指尖對指成“O”形,然后伸直5指呈扇形張開;伸指運動,與屈指運動順序相反;壓指運動,一手掌心向下放于桌面,另一手掌根部交叉垂直壓于前一手背,輕輕向下加壓,使該手指關節伸直;對指運動,拇指尖和食指尖對指;滑指運動,掌心向下置桌面上,不移動前臂情況下,各指盡量滑移向拇指側,有困難時可由另一手協助,同樣運動另一手,注意鍛煉中保持手、腕、前臂在同一直線上;跟-趾運動,坐位,輪流提起足趾前部和足跟。
2 耐力鍛煉。步行時結合甩臂,而太極拳也可以調節身心。
飲食調護:少奶少糖少酒少茶
類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吃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食品。食物要新鮮,葷素要搭配,發病之后食量不宜過多,以適合患者口味、能一起過消化吸收為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注意飲食營養
1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
2 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