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顧名思義與風和濕關系密切。中醫認為,自然環境下所產生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邪是人體的致病因素,而風又對邪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人體本來是一個正常的循環系統,受到六邪侵襲,邪氣滯留體內則會引起氣血不暢,代謝功能開始出現問題,使正常的系統循環受到一定的影響。如著涼感冒,寒氣入侵體內并滯留不出,人不但怕冷,還伴有鼻塞,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這些都是循環代謝功能受影響的表現,不良癥狀越多,說明這種影響程度越深,累及體內其他組織的面越廣,也說明了疾病的傳變狀況。從物質運動看,所謂的免疫力不外就是人體循環系統維護內外交流,維持正常代謝的能力。
風濕骨病主要是由于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風濕骨病患者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如長期勞累、過度磨損、外傷等,一旦遇到寒涼潮濕天氣,容易誘發,出現關節疼痛、紅腫不適等癥狀。
風濕骨病該如何調理
1、合理用藥
骨關節病從發病年齡,發病時間上都比較長,病程較久,軟骨組織破壞比較嚴重,因此在康復期間必須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堅持合理用藥,做好骨關節的養護,防止復發。但長期吃西醫止痛藥等化學藥物或者長期服用激素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故需在準確辯證的基礎上,進行內服藥物治療。
2、注意保暖
從中醫學的角度出發,冬季全身氣血運行較慢,疾病發作時,疼痛不明顯,而入春以后,全身氣血運行加劇,各個關節的疼痛在春季達到高峰。所以要注意保暖,特別是胸腰背部、雙膝關節等部位,通過保暖達到保護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或減少因血運障礙導致的骨關節疼痛。
3、適當運動
謹慎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避免方法不當導致骨折損傷。冬季適當合理的鍛煉可以促進腰腿肌肉的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增強腰腿部的力量與靈活性,增加骨關節的血液運行速度,減少廢用性骨萎縮、鈣流失、骨質疏松等。
此外日常飲食中要適當補充蛋白質、鈣、以及各種維生素,尤其是粗纖維飲食,多吃一些蝦、魚、牛奶、菠菜、豆腐等食物。